1月11日至12日,記者在“貴港甄選”橋圩羽絨集市專場活動采訪時看到,貴港市霖達羽絨制品有限公司展區各色羽絨制品琳瑯滿目。顧客在專心挑選羽絨制品,他們或輕撫著柔軟的羽絨面料,或仔細聆聽工作人員對產品的詳細介紹,或在鏡子前試穿各式羽絨服……
顧客在貴港市霖達羽絨制品有限公司展廳挑選羽絨制品。全媒體記者楊小露攝
從祖輩的初創,到父輩的堅守,再到如今的創新與發展,貴港市霖達羽絨制品有限公司走過40多年的風風雨雨,歷經了三代羽絨人的奮斗與堅持。每一代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書寫著與羽絨不解的情緣,將這份溫暖傳遞給千家萬戶。
初心懷夢:創一代張少鴻的創業之路
20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過中華大地,激發了無數人的創業熱情。在港南區橋圩鎮興華村,貴港市霖達羽絨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余可的外公張少鴻當時敏銳地捕捉到了市場的機遇。“那時外公已經看到了鴨毛收購市場的巨大潛力。”余可說,1981年,張少鴻在興華村開始收購鴨毛,他的足跡遍布貴港、玉林,甚至將鴨毛銷售到了廣東、玉林、安徽、浙江等地。張少鴻憑借著自己辛勤的努力,很快在鴨毛收購市場站穩了腳跟。
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張少鴻開始思考更深層次的發展。1985年至1986年間,他將鴨毛收購業務延伸到了柳州、桂林、梧州等城市,橋圩鴨毛也逐漸銷往廣東、浙江一帶,打開了區外市場,在與其他初代羽絨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橋圩水毛集散地的地位初步形成。
1992年,張少鴻響應政府號召,與眾多初代橋圩羽絨人一起在橋圩鎮建立羽絨園區,并新建廠房,增加粗加工生產線,形成集聚效應。1994年,橋圩鎮政府在過境324國道橋圩村屯段開發了400畝的橋圩鎮羽絨城,廣西貴港利豐羽絨制品有限公司應運而生,張少鴻成為公司的主要負責人,他開創了橋圩羽絨業現代企業制度先河,引領行業技術革新,關心行業生態鏈建設,積極推動政企合作……“在那個年代,中國的羽絨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技術和設備都相對落后,但外公就是憑借著自己的勇氣和智慧,敢于嘗試和創新,一直帶領著利豐羽絨公司不斷前行。”余可說。
繼往開來:父親接力,羽絨邁向精加工
“父親接手的時候,已經不滿足羽絨的粗加工,他把目光瞄向了精加工。”余可說,在20世紀90年代末,橋圩羽絨產業已初具規模,但競爭也日益激烈。在這個關鍵時刻,余可的父親余金權接過了張少鴻的接力棒,帶領企業走向新的發展階段。
1988年,年輕的余金權就跟隨張少鴻一起進入羽絨行業學習,在張少鴻的熏陶下,他逐漸積累起豐富的經驗。2002年,他開始著手進行羽絨的精加工。“那時的橋圩羽絨產業,雖然規模龐大,但以粗加工為主,產品附加值較低。”余可說,余金權創立的貴港市金豐羽毛有限公司一開始主要進行原材料的初加工,即從原材料中提取60絨或50絨,并與毛片進行簡單區分,這種小作坊式的生產模式,雖然能夠滿足當時的市場需求,但隨著競爭的加劇,原材料銷售市場的穩定性逐漸下降。余金權敏銳了解到市場變化,決定向精加工領域邁進,他通過引進羽絨水洗生產設備及技術,深入挖掘羽絨的附加值,這標志著該公司從粗加工向成品絨生產的轉型。
“引進水洗設備,剛開始也不順利,會出現清洗規格不合格、清潔度不達標等情況,這些情況都會有,只能不斷摸索和改進,一點一點地調試去克服。”余可說,水洗系統從最初引進到后期優化清洗流程、調整水溫、壓力控制等各個方面,經歷了多次試驗與改進,歷時2年,最終實現穩定運行和高效清潔的目標。
2006年,該公司開始生產羽絨制品及開展進出口業務,包括羽絨被、家紡類等,實現年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生產成品絨不僅豐富企業的產品線,也為企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憑借對市場的敏銳洞察和對質量的嚴格把控,讓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2012年,該公司銷售額率先突破1億元。在余金權的帶領下,金豐羽毛有限公司逐漸發展成為橋圩羽絨產業里的標桿企業。
創新求變:“霖達”誕生釋放新質生產力
如果用兩個詞來形容余可的發展理念,那一定是:轉型與創新。
“壯大羽絨產業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將品牌打出去。過去,我們通過為知名企業貼牌代工,提升產品利潤。”余可說,“為別人貼牌代工,不是長久之計。既然我們掌握了技術和產品,為什么不創立一個品牌?”2017年,余可成立羽絨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意味著企業開始注重技術研發和工藝創新。2018年,余可正式成立貴港市霖達羽絨制品有限公司,并創立“霖達”品牌,致力于提升羽絨產品的穩定性和質量。
在霖達品牌的發展過程中,余可始終注重產品的創新和質量的提升。“以前的羽絨服、羽絨被等羽絨制品羽絨含量比較低,羽絲和絨絲占比較高,現在絨子含量提高,蓬松度更高,重量更輕,羽絨制品更加舒適。”余可說,近年來,羽絨行業標準在不斷提高,如服裝標準、羽絨被標準、羽絨羽毛標準、團體標準等經過幾次不同要求的變化后,多方面提升了羽絨品質。“深耕產品和技術,實現產業升級、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公司唯一的出路。”余可介紹,公司以羽絨產業發展為重點,建設技術研發中心、建立高水平的羽絨產品加工技術創新團隊,購入科研試驗設備、儀器等,不斷強化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每年投入的科研經費約占當年銷售收入的5%。
目前,該公司擁有多項技術專利,其中發明的“一種高抗菌性羽絨被芯及其制備方法”“一種工廠用廢水處理再利用裝置”等專利,開展的“羽絨生產的廢水處理及綜合利用方法的研究與應用”“適用于羽絨的快速脫脂工藝的研究與應用”等研發活動,改變了傳統羽絨企業的高耗能與污染現狀,實現生產過程中廢水循環利用,降低生產運營成本,實現零排放。目前,該公司已實現了由粗加工向精細加工,由單一羽毛加工向生產高檔水洗絨、羽絨制品的轉型升級。
貴港市霖達羽絨制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全媒體記者楊小露攝
經過多年的持續積累和發展創新,該公司現已發展成為“貴港市高新技術企業”,先后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RDS羽絨責任標準,獲得中國羽絨工業協會頒發的“羽絨制品信譽保證標志”,獲得羽絨行業3A信譽企業的六大體系認證等。目前,該公司已發展成為集研發、設計、生產、營銷于一體的創新制造龍頭企業,擁有羽絨羽毛精洗生產線2條、高端五廂分毛系統2套、原料生產線15條,主要從事羽毛羽絨加工、羽絨制品生產,與國外多家企業均有合作。每年生產羽絨羽毛9000噸、出口羽絨制品50萬套,憑借好品質高性價比的優勢,也走進了很多電商平臺的直播間,產品主要銷往江蘇、浙江、河北等地市場,部分產品還遠銷歐美國家。2024年,該公司實現產值2.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