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港訊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2024年“自然資源惠民生”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市自然資源局扎實履行“兩統一”核心職責,統籌保護資源和保障發展,在惠民生領域不斷探索創新,各項工作均取得了積極進展。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市自然資源局依托廣西不動產登記App、廣西不動產登記“最多跑一次”網上服務平臺,推行多項“微改革”。推進商品房首次轉移登記、抵押登記、商品房預告登記等高頻業務實現全程網辦4.8萬宗,實現高頻業務企業群眾“零次跑”;推動不動產“電子證照”全市互認互通,電子證照可在買賣房屋、抵押貸款、子女入學等領域使用,有效解決紙質證書攜帶不便、證書造假等問題,將“減證便民”落到實處;設置“一窗全科受理窗口”,整合業務推進不動產登記“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深化“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改革,發放不動產權屬證書13.6萬本;持續整治“登記難”和化解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2024年完成化解3721宗。
村莊規劃應編盡編。自2019年啟動村莊規劃編制工作以來,市自然資源局堅持高位推動、高質量編制、高效運用,為有編制需求的村莊確定發展定位與目標,根據村域內自然資源稟賦分布情況,調整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挖掘鄉村空間潛力,充分盤活村內存量用地;合理安排新增宅基地,為村民建房留足空間,為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農房管控、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風貌改造等奠定規劃基礎。截至目前,全市共編制641個村莊規劃,有效解決鄉村產業項目用地、宅基地審批等問題。
綜合施策保障設施農業用地。去年以來,全市設施農業發展勢頭強勁,市自然資源局創新使用“套疊法”,將農業設施建設用地23.6萬畝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147個農業設施建設項目納入項目清單,把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農業農村等部門的保護紅線數據庫套疊處理,篩選出設施農業用地指引圖斑22.4萬畝,充分保障農業設施建設用地需求。此外,推廣多層種植、養殖,推行工廠化種養模式,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和生產效益。目前,全市共建成136個樓房化種養項目,跑道養魚、陸基圓桶養殖項目59個,工廠化食用菌項目2個,節約用地2.2萬畝。深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經營權、設施農業用地不動產權頒證試點工作,有效解決設施農業企業融資相關問題。
全域整治促三產融合。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通過集中連片整治改善耕地質量、編制村莊規劃優化用地布局以及整理改造盤活散亂、廢棄、低效利用建設用地等方法,推動耕地保護與產業發展互融互促,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三位一體”綜合效益。目前,我市已立項實施17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總實施規模111萬畝,預計總投資32.65億元,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初步顯現,逐步形成具有貴港特色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成果。
作者:全媒體記者李宗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