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新生事物的成長,從來不會一帆風順。承載著社會期待的托育模式,仍需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與完善。推動托育服務高質量發展,需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家庭支持的多方協同體系。
據3月3日《工人日報》報道,隨著經濟發展和家庭結構的轉變,不少家庭面臨育兒與工作的雙重壓力,特別是3歲以下幼兒的托育難題,成為當下亟須解決的現實問題。在這一背景下,《工人日報》記者了解到,“乳兒班”等新興托育服務正為雙職工家庭帶來新的選擇。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雙職工家庭面臨越來越大的育兒挑戰。近年來,“乳兒班”等新興托育服務的興起,為這些家庭帶來了福音,不僅有效緩解了育兒與工作之間的沖突,更為兒童的早期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然而,如何確保這一新興服務行業健康、穩定發展,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乳兒班”的出現,實際上是社會需求與市場供給相匹配的產物。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許多年輕父母既要面對工作上的壓力,又要承擔育兒的重任。而“乳兒班”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為6個月至1歲的嬰幼兒提供專業照護,讓父母能更專注于工作,同時也為孩子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這種托育模式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它大大地減輕了雙職工家庭的育兒壓力。父母不再需要在工作和照顧孩子之間做出艱難選擇,可以更加安心地投入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專業的托育服務有助于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成長。在“乳兒班”中,孩子可以接觸到更多同齡伙伴,培養社交能力,同時也能接受更為系統的早期教育。最后,這種服務模式也有助于減少家庭矛盾,提升家庭和諧度。
然而,正如任何新興行業一樣,“乳兒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是有效供給不足和價格偏高。《國務院關于推進托育服務工作情況的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民辦托育機構占比高達89.5%,平均托育服務收費價格(不包括餐費)為1978元/人/月,一線城市在5500元/人/月以上,導致一些家庭望而卻步。此外,監管不完善也是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如何確保托育服務的質量和安全,保護兒童的合法權益,是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針對這些問題,政府和社會各界需要共同努力,為“乳兒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政府部門應加大對普惠托育服務的扶持力度,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措施,降低托育機構的運營成本,進而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同時,加強對托育機構的監管,制定嚴格的準入標準和服務質量評估體系,確保嬰幼兒的安全與健康。
教育機構和高校也要積極參與到托育人才的培養中來。通過設立相關專業課程,培養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托育人才,提升整個行業的專業水平。此外,還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為托育機構提供定制化的培訓和指導,幫助其提升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
家長作為育兒的第一責任人,同樣需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在選擇托育服務時,家長應充分了解機構的資質和口碑,與機構建立良好的溝通和合作機制,共同為孩子的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乳兒班”等新興托育服務的出現,是家庭育兒方式的一次轉變,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新事物。只有政府、社會、家庭和托育機構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確保這一服務模式健康發展,為更多的雙職工家庭帶來紅利。